
【創生刊刊 Vol.80】
2025 / 02 / 24
【種苗與田野的交響】
步入田野花室,彷彿進入一個自然與人文共舞的天地。一片原本僅存於記憶中鄉間景致,如今被細心栽培成一個集合了環境教育、原生植物推廣與手作課程的場所。這裡每一株植物、每一片葉,都像是在低語述說著土地與人之間的故事。
起初,清揚寫了兩個創業計畫——觀光花園與種苗培育。最終,他選擇了以田野花室為名,建構出一處融入自然的天地。這名字的由來,來自他對台灣原生植物的思索。在過去,路邊的野花野草總是被視為平凡無奇,但清揚希望人們能看見這些植物的美,並重新認識它們在園藝與生活中的價值。
田野花室所在的場域,約有1.1公頃,原本是一座溫室農場,雖然地理位置偏僻卻充滿潛力,經過一番整理後成為一個多功能基地。原生植物繁殖是田野花室的專長,卻也因種苗培育週期長、需求有限,而延伸出更多元的經營模式。
「種苗繁殖不會自己生錢,需要時間。」清揚如此坦言。他觀察到來訪客人對課程的需求,於是設計了花藝與植物相關的DIY活動,甚至邀請學校團體包場。這些課程不僅為場域帶來收入,更成為推廣原生植物的媒介。最近,他還迎來一位特別的「客人」——陸龜。主人得知田野花室種植有機蔬菜,特地購買來餵食愛龜。這樣的互動,為田野花室增添了幾分趣味與生命力。
田野花室不僅能夠辦理課程,也有著簡單的餐飲服務,根據時令更換的菜單,呼應著自然的節奏。儘管如此,清揚深知「To B」與「To C」的選擇對經營模式的影響。他更傾向與個人消費者互動,而非大量供應素食店。他認為,這樣才能維持花室作為場域體驗的獨特性。
「如果決定要創業,就要全心全力投入,把周邊資源全部用上。」這是清揚的經驗之談,也是他對同樣想返鄉創業青年的鼓勵。在田野花室,每一日的陽光都蘊藏著新的可能。這片由種苗孕育出的田野不僅僅是花的棲所,更是對鄉土、自然與人心深深眷戀的回應。斑駁的溫室映照出初生的夢想,而一花一葉,則為這夢想註解了無盡的詩意與希望。
相關連結 : 田野花室[按此前往]
回上一頁